• WAP手机版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e观沧海

“宝蓉离婚”引爆网络围观之怪现状

2016-08-29 13:03:50e观沧海 微信号991

“王宝强离婚”成为人们的热门谈资,仅网络上相关帖子点读量就达94亿人次,引发网络舆论的大范围聚焦,目睹种种之怪现状,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文丨刘凤敏

8月14日凌晨零点21分,王宝强在微博中发出离婚声明,称“我绝无法容忍恶意背叛婚姻、破坏家庭的行为。现因马蓉与我经纪人宋喆的婚外不正当两性关系,严重伤害了婚姻、破坏了家庭,郑重决定解除我与'蓉的婚姻关系,同时解除宋喆的经纪人职务。”此消息一出,仅半个小时就被转发13万次,连日来各方“猛料”不断曝光,剧情不断“反转”,致使“王宝强离婚”成为人们的热门谈资,仅网络上相关帖子点读量就达94亿人次,引发网络舆论的大范围聚焦,目睹种种之怪现状,确实值得我'深思。

怪状之一:'底线,全民围观致“娱乐至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围观”渐渐走进人们视线,尤其是“王宝强离婚”这类刷屏的热点事件,网民更乐于参与其中,“带绿帽”“转移财产”“偷情”“100多次的开房记录”无一不刷新人们的道德底线,成为民众线上线下的谈资。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王宝强离婚”刷屏网络,成为公众讨论的:点,引爆出各种无底线的臆想事件,诸如“王宝强现场捉奸”“王宝强亲子鉴定” “王宝强包养女大学生”“王宝强家暴” “马蓉过去背景”“马蓉回骂疯狗”“马蓉转移财产”“马蓉搞鬼致宝强车祸”“马蓉与人3P”等猛料沦陷了各大社交媒体,各种留言、争辩、谩骂乱成一锅粥。一:接一波的新闻炒作,既不断“猛刺”着公众神经,又在无限突破道德底线,难怪有网民惊叹“可怕,太可怕了!”

一场离婚纠纷,为何成为社会焦点?除了人们本能的窥私欲带来的关注外,实际上还有一个“娱乐至死”的关键因素。不可否认,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也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互联网给每个人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人人都可以通过N种形式表达、发声,但在舆论事件评论、深挖后续的人群中,绝大多数还是“看客”,对事实真相及当事人想法的关注度,远远低于“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情绪。就“王宝强离婚”事件来看,婚姻背叛令绝大多数人产生了一种代入感,潜在价值观被挑衅,一下激发起网友参与探讨的欲望,加之子女归属、巨额财产走向的八卦元素,也使这一事件持续吸引眼球。爱情婚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大家在关注“王宝强离婚”走向的同时,也在暗暗反观我们自己的爱情婚姻,希望能从中有所得有所悟。

这样一来,人人都想发声,人人都想表达自己对当下社会的一种审视,正如网友“精灵魂”所说:“我们越来越发现中国的道德层面越来越让人感觉缺失,人倒不能扶,不敢见义勇为,遇到犯罪最好逃离,以及各种负面的东西,越来越让中国人涣散、迷茫,看不清方向,所以这次斗争是中国礼义廉耻的辩论,王宝强事件仅仅算个导火索,其实后面反映的问题很。”很显然,王宝强离婚事件引发的舆论持续关注,早已超出事件本身的重要程度。细数一下网上舆情,很多观点都是基于想象、小道消息、谣言,而离开事实基点表达的义愤、宣泄的情绪,只是一种舆论泡沫而已,无论看起来多么沸腾喧嚣,终究还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泡沫。真相还未浮出面时,谣言可能会先把水搅浑;理性的声音还未回响时,谩骂声可能已经四起。这也许正应了郭德纲的那句话:“不明白任何事就劝你大度点的人,要离他远点,雷劈他时会连累你!”

值得警惕的是,这一事件激发呈现的网络空间语言粗俗、暴力的一面。对王宝强夫妻双方都有很多标签化、侮辱性的评价,人人像打了;血一样。实际上,类似的“无底线”早已成了新闻热点事件的标配了,比如前段时间北京野生动物园里老虎咬了下车的女人,结果整个网络、微信都是“老虎、女人”;里约奥约会上傅园慧无意间说了句“洪荒之力”,结果整个网络、微信又都是“洪荒之力”,教授做演讲洪荒之力,法检;微信洪荒之力,商家搞促销洪荒之力……真的让人不得不佩服中国网民的娱乐想像力和段子手的山寨力。这些都印证了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名著《娱乐至死》中做出的惊人诊断:“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不可否认,在微信、微博铺天盖地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无可避免地沦陷了,我也不例外,但我想说的是,难道我们真的要娱乐至死吗?单单就“王宝强离婚”事件而言,我们应该更多地看到,捍卫家庭、捍卫忠诚依然是这个社会最有共识的朴素价值观,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下网络群体撕裂、戾气弥漫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培养理性、克制、有价值的网络公共讨论,这应该是我们必须思考的,即便是到了“娱乐至死”的时代,也并不是说就可以“无底线”了,什么都可以拿来娱乐。⒆。壕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怪状之二:拉仇恨,刻意激起公众的不满愤恨

不知从何时起,“底线”一词开始在网络媒体上频频露面,如做人底线、道德底线、法律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不同的人对于“底线”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生对“底线”也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感悟。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能忽视了社会的公序良俗,更不能恣意践踏道德和法律底线。这次“王宝强离婚”事件也不例外,之所以持续发酵,其背后无非是在无底线炒作。

我们注意到,王宝强发布离婚消息的时间是8月14日凌晨,而“8·15”是日本投降纪念日,这势必会有人将这个点作为炒作的“底线”,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种爱国情怀,更何况在7月份因南海仲裁一事引发的反美反日情绪还余波未平。于是,有人陆续在网络发声:“王宝强一个人掀翻了里约奥运会和日本投降日” “别只关心王宝强,千万别忘今天是日本投降纪念日,勿忘国耻”“8月15日:王宝强戴绿帽子PK日本无条件投降,戴绿帽子全胜” “当8.15’被‘宝强婚变’刷屏时,中国离战败已不远了!”……如此挑唆,公众的爱国情绪不火都不行,所以,人们开始打着爱国的幌子,狂喷王宝强如何如何居心叵测。坦白地说,我不赞成把王宝强与日本投降日硬联系在一起说事儿,但我对相关文章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是赞赏的,只是觉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并不妥当,只想问一句:干嘛要这样“拉仇恨”?

对于这种“拉仇恨”现象,其实早就有之。比如2015年1月,有网友推出“姚贝娜之死和张万年之殇,中国人到底怎么了”,文章称“打一辈子仗还不如去唱了首歌……这个社会已经畸形到这种地步!悲哀!”再如,2015年10月,有网友推出“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一场作秀”,质疑“难道中国梦要落到‘戏子’身上吗?”说穿了,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对比,就是在 “拉仇恨”,通过毫无可比性地对比引爆公众情绪,进而利用人们的善良,来刻意制造紧张的社会对立,挑起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对当今社会的不满,使整个P会充满戾气,其用心真的很险恶。

事实上,这是一种网络舆情搭车现象。这种现象多体现在重大舆情事件中,一把都会戳到人们关注的社会痛点,包括道德伦理、民生问题、烂尾事件、贪腐举报、重大公共政策议题以及涉及社会公正的争议性话题等,进而引发网民持续围观而 “一呼百应”,使原发舆情事件一波三折0牵扯出诸多间接关联事件,不断出现舆情反转、舆情站队,导致众声喧哗,真相难产,激起网民逆反情绪,极有可能“拔出萝卜带出泥”,造成新的次生舆情危机,不容小觑。

诚然,美好社会是人之所愿,市场主体同样从中受益,一个良性、健康的社会,就是要大力压缩、断绝这种“拉仇恨”无底线炒作的机会和空间,要积极培育社会正向约束和导向价值,传播弘扬社会正能量。记住:你若光明,网络便不黑暗。

怪状之三:蹭热点,渴望借势一夜爆红

在互联网时代,热点事件能够吸引大量注意力,往往成为逐利者揶揄的对象。热点事件的发生,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尤其是像王宝强这次的事件,短短一天之内发展成全民关注的热点事件,搭上这样的顺风车,关注度自然上升。这样自然也就会引发借势消费,尤其网上淘宝卖家“忙疯了”。

现在,只要上淘宝搜一下“王宝强”,可以说促销五花八门,比如,支持王宝强,同名同姓打5折,含其中一字的打8折;支持王宝强同款谴责马蓉买二送一;挺宝宝下单立减10元;还有就是“硬蹭”的,把商品名称改成热点话题,比如:英国卫裤支持王宝强同款、宝宝加油同款衬衫、宝宝心里苦同款手机壳等,更有甚者还有“反吊足”,主打马蓉出轨同款冰丝性感内裤的,也有真情倾述的,比如“睡死马蓉躺死马蓉王宝强离婚马蓉劈腿宝宝太苦不相信爱情挥泪清仓”躺椅……这些淘宝卖家真实绞尽脑模借势营销标题“吸睛”程度都赶上新闻了,不过热度可以蹭,但底线还是必须要守的,至于马蓉出轨同款内裤,不炒也罢。

随着王宝强离婚事件的逐步升温,线上线下都是“忙疯了”的节奏,无一例外都需要通过亮点来聚焦眼球。沈阳、济南、东阳等地一些餐厅、家具店等商家抓住了民众同情受害者王宝强的心理,打出了引客招牌:“凡心疼宝强哥、凡姓名中带‘王’字、‘宝’字、‘强’字的一律特价”,有的饭店还承诺“凡长得象王宝强一律免费”。从短时间来看,商家借势促销确实能增加客流量,但这种手段背离了起码的社会公序良俗原则,实质上是一种哗众取宠式的恶俗营销,纯属刷存在,并不可取。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这种借势演变成盲目跟风,就是无底线的炒作。在王宝强被推上舆论巅峰时,太多爆料和流言扑朔迷离,使得整个事件关注度持续暴涨,一些借势逐利手段越来越呈现出不加区分,甚至突破道德底线的发展趋势。8月18日,有网友晒出截图,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为内容的网络大电影《宝宝别哭》已经开机,剧中主角直接以宝宝、蓉、阿哲命名,剧情“三虐宝宝:一抢妻、二抢产、三抢子”,其中有“宝宝捉奸”、亲子鉴定、律师进行财产分配等内容,这显然是“趁火打劫”, 趁着 “王宝强离婚”事件正在发酵,借势炒作以求一夜爆红。殊不知,这种跟风已经突破了民众θ现底线,换来的却是一片骂声:“居然拿别人的痛处来赚眼球赚钱,想钱想疯了吧?简直太无耻!”“不要脸到极点了,电影行业的耻辱!”“无节操、无底线!拿别人的痛苦当娱乐赚钱,鄙视!我们坚决抵制”!

俗话说,前有车,后有辙。网络大电影蹭热点的歪风邪气,久已有之。去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道士下:》上映后,市场迅速冒出《道士出山》《道士降魔》《道姑下山》等蹭热点的网络大电影。再如,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定档9月30日,虽然还没上映,但网络电影蹭热跟风野蛮,诸如《她不是潘金莲》《潘金莲就是我》《我不做潘金莲》等10部网络大电影上线或筹拍中,但其背后折射出的是网络大电影蹭热度、粗制滥造、缺乏监管等突出问题。冯小刚对此无底线之蹭开启了“嘲讽模式”说,“下次拍个《我不是李莲英》,我们自己就得先搭车,弄它三个网剧、两个电视剧、一个话剧、一个舞剧,还得再来个歌剧,怎么也得跟上这大IP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王宝强离婚事件发酵中,有两张借势海报在网上疯传—— “再强,也不蓉你无礼!”“对前任,各有一套”。起初,很多人都认为是借势高手杜蕾斯团队在借势营销,后来杜蕾斯负责人在微博上辟谣,称“杜蕾斯品牌方和创意服务商有对热点的基本判断原则,不会对这种热点有任何动作”。其实,这就是两张山寨海报,根本就不是杜蕾斯所为,杜蕾斯还是有底线意识的,并非什么热点都抓。这一次,杜蕾斯让很多无底线的人失望了。

人生不能越界,底线必须坚守。靠蹭热点,借势跟风而火起来,既便短时间内有可能赚了些钱,但风险性很大,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大不了“没底裤”,而是因为“没底线”很容易引火上身,会死得很惨。记住:玩火者,必自焚。

怪状之四:博关注,妄想搭车“火一把”

“炒作”是一种非常规的新型传播模式,其目的是聚焦人气吸引眼球增加知名度,如果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做一些正常炒作还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为了一己之私,利用人们善良情感,无底线的炒作,必会使网络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无不让人作呕。

随着“王宝强离婚”风波的发酵,除了p星们站队外,法律界人士也参与其中。8月23日北京律师李在珂在微博中发文,称“离婚属于个人隐私,王宝强作为公众人物,公布妻子出轨行为无论在社会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均有属欠妥”,怒斥王宝强曝妻子出轨是捕风捉影,没有道德底线,声称“从法律层面分析通过《声明》,公众主要接收到的讯息是王宝强是受害方,马蓉是过错方。这一信息存在通过强调“过错”二字引导社会舆论、干预司法独立之嫌。”对于李在珂律师的言论,遭到很多网友的炮轰。

据悉,李在珂在2013年任李某某涉嫌强奸案五名嫌疑人之一的律师, 2014年北京对李在珂等3名律师给予公开谴责的行业纪律。对此,很多网友抓住这一点对其发起指责 “你就是因为代理李某某强奸案被律协处分失业,来借怒斥王宝强找骂提高人气来了吧?”“你只不过想借马蓉的下身出名而已,与其靠博友的谩骂博关注,还不如去晒晒你老婆的简历。”对于这一结果,估计李在珂是没有预判到的。看来,不是说什么人什么事都能随便搭车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扒祖坟”,连人带车翻到阴沟里去。

王宝强与马蓉婚变事件至今,热度仍不减,不少人借此话题还在继续热炒。为了火一把,当下一些网络主播不惜卖肉卖脸卖良心,日前某网络男主播街头直播,拉起横布 “宝宝不哭,我爱马蓉”,多次在直播中示爱马蓉,出言谴责王宝强的穷-猛打,直说在王宝强公关团队操作下掩盖了事情真相,扬言掌握了“王宝强的不雅影片”,观看直播的网友纷纷留言痛斥男子言行,而且城管多次要求他将布条撤下,但男子始终不听劝。一名路过的大汉看不下去,上前阻止他并爆发言语冲突,男主播高喊“我爱马蓉”激怒对方,直接演变-肢体冲突,被大汉打得满脸鲜血,在围观群众拍手叫好声中狼狈逃走,正如网友直播留言,“真是太无耻了,想出名想疯了吧”?!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随着各路后真或假的爆料和阴谋论,很多网友也纷纷加入分析王宝强离婚背后的内幕,更有的网友录制视频大胆向王宝强表白,吐露自己的心声。一位身穿婚纱女子带着面具,在视频中倾诉心声:宝强哥哥,凌晨看到你的离婚声明,我彻夜难眠,感到即惋惜又兴奋,我要把藏在心里的话讲给你听。我是你的忠实粉丝,……宝宝别伤心,她不要你我要你,我随时准备好做你的新娘,即便我做不了你的新娘,我也要当那个守护你一生的人!如果┱饣箍梢岳斫獾幕埃另一段视频则让人大跌眼镜,视频中一位恨嫁大叔穿婚纱街头疯狂表白,近乎歇斯底里地大喊:“王宝强,你终于离婚了,我爱你!马蓉不喜欢你,我喜欢!我要和你在一起!”疯狂举动引得路人纷纷围观,也是让人醉了。

也许,这段视频就是为了博关注而刻意录制的滑稽之作,博得大家一笑而已,也很迎合泛娱乐化时代的要求。从这点来讲的话,和网上的经典段子如出一辙。在“王宝强离婚”事件的发酵过程中,拥有着强烈娱乐精神与八卦精神的网友们忙得不亦乐乎,一批网络段子就此诞生,有的直指现代婚姻价值观,有的调侃网友太热衷于八卦。比如:王宝强事件成功抢了奥鸦嵬诽酰宋喆获得“精”牌,马蓉获得“淫”牌,王宝强获得“痛”牌。这实在太强悍了,迎合了当时正在召开的里约奥运会,当属“热点+热点”,更有网友别出心裁,竟然用傅园慧接受记者采访的视频制作了配音秀:“什么?王宝强离婚了?噢——”“他媳妇劈腿经纪人?噢——”“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怎么会这样?”“不可以不可以,我最爱宝强了,我一定要帮助他,哪怕用尽我洪荒之力!”

笑过之后,忽然意识到“王宝强离婚”事件原本对当事人是一件很痛苦或引以为耻的事情,怎么经过网络一炒,就成了一些人逐利的工具或娱乐的谈资了呢?有人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也有人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我作为一个与王宝强、与马蓉、与宋喆都没有半毛关系的旁观者,却突然想到了网上新编的一个故事:有人去问禅师,“宝宝对他老婆那么好,他老婆还是出轨了,是否爱情本身就不存在?”禅师微微一笑,指着刚刚飞过的一只小鸟说,“看看它你就明白了。”那人想了半裕若有所思道,“大师的意思是爱情就像这只小鸟,既不要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也要让自己有自由飞翔的空间?”大师微摇摇头,大声说道,“没那么复杂,我的意思是人家离婚关你鸟事!”

炒,炒作,无底线炒作——炒什么炒?!都别“炒”了,吓死宝宝了!

散了散了,别围观了,都回家歇着吧!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标签:王宝强  马蓉  离婚  引爆  网络  围观  现状  

 河北公益网 www.hbgy.org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北网络辟谣平台 | 河北省互联网信息办


   法律顾问:张志火、孟宏伟 | 网站主编:张亮
国家工信部许可证号:冀ICP15009779号

河北省省直信息传播中心